- 刘东洋;王继仁;张勋;黄戈;郭晓阳;张靖;王立杰;
针对西铭矿49405工作面巷道顶板向上覆采空区漏风,导致其遗煤自燃危险性增大的问题,通过现场漏风测定,借助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开采极近距离下部煤层时上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分布状态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顶板漏风使上覆采空区存在近似呈"U"形分布的自燃危险区域,且在巷道顶板裂隙及风压双重作用下,上覆采空区存在自然发火隐患;采用钻孔单孔注氮分析不同注氮量对上覆采空区氧气、温度及自燃危险区域的影响,确定单孔最佳注氮量为120 m3/h,合理注氮孔间距为36 m。
2019年05期 v.46;No.24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2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国;武睿萌;殷雄;苏俊凯;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进风巷发生火灾时的烟气受火源规模和风速影响的变化规律,运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分别设置1、2、5、10、20 MW 5种火源规模,以及1. 0~2. 4 m/s内8种风速进行火灾模拟,并对不同火源规模和不同风速条件下综采工作面进风巷火灾发生时期的CO浓度、温度和能见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火源规模增大,CO浓度增大,CO浓度分布进入稳定阶段所需时间延长,温度上升到达稳定阶段所需时间延长,温度下降速度加快;②随风速增大,CO浓度分布进入稳定阶段所需时间缩短,稳定阶段CO浓度减小,回风巷温度升高;③随风速增大,烟气传播速度加快,出口处能见度可见范围缩小;④随风速增大,火源上风侧CO浓度及温度均降低,烟流逆退距离缩短,超过临界风速后烟气不产生逆退现象。研究结果可为井下工作人员在火灾发生时期安全逃生提供指导。
2019年05期 v.46;No.247 7-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1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曹志刚;师吉林;张海洋;褚新龙;赵凯;
目前采空区注氮防灭火工艺参数及效果考察鲜有考虑氮气扩散半径这一影响因素,使氮气扩散半径在理论上缺乏相应的研究及应用。以乌东煤矿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氮气流量对氮气扩散半径的影响,运用OriginLab数据分析软件对注氮流量与氮气扩散半径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注氮流量为700~1 200 m3/h的氮气扩散半径进行推演计算,阐明注氮流量对氮气扩散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氮流量的增加,采空区氧化带分布范围和宽度随之减小,同时氮气扩散半径呈近线性对数形式的增大趋势。随着注氮流量的变化,应结合氮气扩散半径及时调整注氮防灭火工艺参数,使注氮防灭火效果达到最优。
2019年05期 v.46;No.24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杜朋;涂敏;
为了提高特厚煤层孤岛综放工作面沿空护巷煤柱及巷道围岩稳定性,以唐家会煤矿61102特厚煤层孤岛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特厚煤层孤岛综放工作面沿空护巷煤柱合理尺寸及巷道支护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应力极限平衡理论和内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及有限元法对比不同煤柱宽度的塑性区及应力分布特征,确定出孤岛综放工作面沿空护巷煤柱宽度为21 m;采用锚网索+钢筋梯子梁+钢带的联合支护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沿空巷道围岩移近量,显著提高沿空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生产条件下的矿井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05期 v.46;No.247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梅华;
为了研究矿山边坡滑坡段土石混合体的力学特性,对山西省平朔露天矿边坡滑坡段的6处不同高程的土石混合体开展大型原位推剪试验,获取原位剪切强度指标,并研究了含石量对剪切强度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原位推剪试验得到不同高程的应力—应变曲线都经过了初始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应力软化变形3个阶段;随着试验点高程的增加,曲线整体沿着纵坐标上移,峰值强度明显增大;各高程试样的黏聚力随着高程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内摩擦角随高程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在含石量较低和较高的情况下,黏聚力随含石量增加有小幅下降,而含石量在35. 6%~50. 0%内时,黏聚力与含石量呈正相关关系;内摩擦角与含石量保持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试验结果可为矿山滑坡体的稳定性计算提供真实有效的原位力学参数。
2019年05期 v.46;No.247 21-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明涛;辛恒奇;郭忠平;莫技;庞继禄;刘崇凌;
通过对无煤柱沿空留巷采场覆岩运动和岩层破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随着采场工作面的推进,老顶岩梁裂断形成的砌体岩块相互铰接形成"类拱"结构,并提出了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对象主要为在"类拱"结构内对采场侧向支承压力有明显影响的岩梁,对其采用"给定变形"的控制思路;建立了由采场沿空巷道实体煤帮、巷旁充填体和采空区矸石共同承载无煤柱沿空巷道围岩结构力学模型。以赵官煤矿1706东工作面为工程研究对象,进行了巷旁充填体工作阻力和协调变形理论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巷旁充填材料进行配比研究,并进行了充填体力学特性实验分析,得到适应无煤柱采场沿空巷道变形、具有良好承载性能的新型巷旁充填体。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新型巷旁充填体能够达到无煤柱开采围岩控制的预期效果,为煤矿安全绿色开采提供了新途径。
2019年05期 v.46;No.247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学满;
为对比分析顺层钻孔在护孔和未护孔条件下的抽采效果,考虑煤体扩容特性,采用煤体孔隙率和渗透率动态数学模型,结合D-P屈服准则,建立了钻孔煤体破坏—渗流的流固耦合模型。以超化煤矿2煤层相关物理参数为基础,开展了钻孔卸压破坏范围及抽采瓦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钻孔发生卸压破坏后,虽然未护孔钻孔卸压范围是护孔钻孔的1. 3倍,其周围煤体渗透率和孔隙率均大于护孔钻孔,但钻孔更易塌孔堵孔,当抽采90 d时,护孔钻孔有效抽采半径为未护孔钻孔的1. 3倍。现场瓦斯抽采测定数据表明,护孔钻孔平均抽采瓦斯浓度为未护孔的1. 6倍,平均抽采瓦斯纯流量为未护孔的1. 4倍,并有效缩短了钻孔抽采时间。
2019年05期 v.46;No.247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元馨;卢前明;王真真;刘幸亚;
为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降低充填开采成本,以炉底灰、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煤矿充填材料,研究了颗粒级配、充填料浆质量分数、胶凝材料质量分数对充填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对充填材料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煤矸石最大粒径为4. 75 mm,煤矸石与炉底灰质量比为1∶1,充填料浆质量分数为77%,胶凝材料质量分数为20%时,充填材料各项性能均能满足充填开采要求。随着养护龄期增长,充填材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参与水化反应被消耗,钙矾石、水化氯铝酸钙、水化硅酸钙和水化硅铝酸钙凝胶生成量增加。在充填材料水化产物中,片状水化氯铝酸钙晶体与钙矾石交错生长,包裹于水化硅酸钙凝胶中,形成致密的整体,提高了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2019年05期 v.46;No.247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仇念广;
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和时域有限差分原理,通过开展正演模拟,分析了地质雷达的反射响应特征,进一步表明地质雷达应用于煤矿掘进巷道超前探测中的有效性。在新景矿针对已知地质异常进行雷达探测,依据探测结果并结合正演结果,总结了10种地质异常或现象的地质雷达反射特征。以此为基础开展应用试验,地质异常体探测准确率可达89%,地质雷达在煤矿掘进巷道超前探测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
2019年05期 v.46;No.247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罗广;邹银辉;宁小亮;靳妮倩君;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煤矿通风系统管理人工检测周期长、传感器点监测覆盖范围小,难以满足全局掌握通风系统运行状况的问题,基于通风网络优化布置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采用动态网络解算算法,研发了矿井通风在线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网络解算与监测结果以直观的三维方式展现,实现对通风系统监控有效性和通风隐患的在线实时监测,并基于该技术在杨河煤业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关键用风点通风网络解算风量误差在5%以内,系统图形与动态解算数据以三维立体展示,极大提高了矿井通风管理人员对通风系统运行状态的把控,可为矿井通风管理、安全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先进技术借鉴。
2019年05期 v.46;No.247 47-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唐建平;孙东玲;武文宾;孙朋;
在煤层水力压裂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煤层破坏的复杂性及施工盲目性等问题。分析水力压裂流体在煤层中的流动规律,不仅可以优化水力压裂施工参数,而且可以为水力压裂后煤层抽采钻孔的布置提供依据,因此提出了水力压裂过程中流体的径向流流动模型。以该模型为指导,在郭家河煤矿1307工作面进行了水力压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注水压力下,随着压裂时间的延长,压裂煤层的水区半径及透气性系数进一步增大,同时该煤层经过水力压裂后瓦斯抽采浓度和纯量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水力压裂影响半径区域内,抽采孔距离压裂孔越远,瓦斯抽采纯量和抽采浓度提升的幅度越大。现场试验证明了水驱气理论在煤层水力压裂工程应用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2019年05期 v.46;No.24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小朋;林桂玲;
为了改善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其关键在于改进钻孔的密封方法。针对本煤层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研制了以粉煤灰为基料,辅以纤维素类增稠剂、树脂、膨胀剂、保水剂、超细水泥和表面活性剂的新型胶体材料,通过实验确定新型胶体材料的黏度、膨胀性和密封性能,在煤矿现场以每4个近水平本煤层顺层钻孔为1组进行对照实验,对比常规水泥砂浆、聚氨酯和新型胶体材料的封堵效果。结果表明,传统封孔方式密封钻孔30 d后抽采瓦斯浓度(甲烷体积分数)均在10%以下,而采用新型胶体材料封孔的可达到40%以上。采用新型胶体材料封孔技术的钻孔,其抽采瓦斯浓度和流量明显高于常规封孔方式,并且当钻孔发生变形后可进行二次补浆,实时封堵钻孔产生的新生裂隙,有利于煤矿瓦斯高效持续抽采。
2019年05期 v.46;No.247 56-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郝晓飞;郝兵元;谢益盛;张涛;
针对新景矿3213综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宽度分别为0. 8、1. 0、1. 2、1. 5、2. 0 m条件下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充填体的承载力进行验算,确定柔模混凝土充填体的合理宽度为1. 2 m。3213综采工作面留巷期间基本支护方式为锚杆+锚索+W型钢带+金属菱形网;巷旁采用宽度为1. 2 m的柔模混凝土充填体支护,混凝土上安设锚栓与钢带;临时加强支护采用"一梁三柱"的方式,临时加强支护后在充填墙体两侧施工2排锚索。观测结果表明,留巷期间巷旁充填体保持稳定,围岩顶底板及两帮的最大移近量分别为293、211 mm,满足沿空留巷的使用要求。
2019年05期 v.46;No.247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陈功华;魏泽云;梁道富;李希建;李明;王凯;
为有效解决青龙煤矿21602工作面采煤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问题,利用定向钻进技术的轨迹可控、覆盖区域广等优势,在21602工作面布置高位定向长钻孔抽采采动卸压瓦斯。介绍了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原理,分析了钻孔布置层位及设计方案,通过现场实践确定了21602工作面高位定向长钻孔优先布置在顶板距离煤层16~28 m区域。实践表明,21602工作面采煤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由抽采前的最高值0. 72%降低到抽采期间的0. 20%~0. 40%,单孔抽采瓦斯纯流量达1. 58m3/min,有效保证了工作面的高效安全回采,可为近距离煤层群上隅角瓦斯治理提供经验。
2019年05期 v.46;No.247 66-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刘秀保;逄锦伦;范彦阳;李新建;
为解决高瓦斯矿井采用顶板走向高位长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时的钻孔设计难题,基于回采过程中顶板上覆岩层动态运移规律,根据瓦斯纵向和横向运移特点提出"断裂带抽采为主、垮落带抽采为辅"的分源抽采理念,分别调控顶板瓦斯的纵向运移和上隅角区域瓦斯的横向运移。通过在马堡煤业15203工作面开展顶板"三带"理论分析和顶板裂隙演化规律数值模拟,并据此优化顶板走向高位长钻孔设计,在垮落带布置2个辅助抽采钻孔,其横向抽采范围为0~15 m、终孔垂高15 m;在断裂带布置3个主抽钻孔,其横向抽采范围为15~35 m、终孔垂高32~36 m。试验期间钻孔抽采瓦斯浓度高、流量稳定,有效抽采瓦斯时间达60 d,钻场总抽采瓦斯纯流量最大达19. 8 m3/min,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 60%以下,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2019年05期 v.46;No.247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孙振敏;
采用数学方法对煤层割缝钻孔的卸压增透机理进行分析,针对平宝煤矿地质条件模拟得到该煤矿最优的水力割缝高度和间距分别为0. 02 m和4 m。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比分析了割缝钻孔和普通钻孔的瓦斯抽采情况,结果表明:30 d内割缝钻孔抽采瓦斯流量是普通钻孔的3倍,抽采瓦斯浓度为普通钻孔的2~3倍,并且割缝钻孔的瓦斯浓度能够长时间保持在80%左右;后续巷道掘进月进度也由原来的60~80 m提高至100~120 m,掘进效率提高30%~50%。该项技术能够较好解决煤层瓦斯突出难题,促进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2019年05期 v.46;No.247 75-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侯恩科;龙天文;樊志刚;
以彬长矿区文家坡煤矿为工程背景,在掌握研究区水文地质及开采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2种不同地质模型的"大井法",以及"垂向入渗—侧向径流法"和"集水廊道法"等不同的解析方法,对文家坡煤矿4101工作面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将不同方法得到的涌水量预测计算结果与工作面实测涌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垂向入渗—侧向径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更加吻合,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矿井涌水特征。该方法的应用对类似水文地质条件下矿井涌水量的计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19年05期 v.46;No.24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宋爽;张天军;李树刚;马莉;潘少波;
为提高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浓度,提升采空区卸压瓦斯的抽采效率,提出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判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井下瓦斯浓度、风速、温度等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上传至该系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和实时监测。根据采空区瓦斯抽采工艺及相关理论,建立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效果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对亭南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进行了综合评判,计算得到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R为0. 67,达到"良"的标准。
2019年05期 v.46;No.247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国勇;杨明瑞;王永刚;
为查明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给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高密度电法对煤矿地下异常地质体进行探测。根据高密度电法对含水体响应敏感的特点,通过数值模拟对煤矿采空区模型进行正反演计算,总结分析不同采空区的地电响应特征,为探测分析积水采空区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对废弃采空区进行探测,共圈定了9个低阻异常区,结合已知地质、水文、采掘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推测低阻异常区3、4及其对应的低阻异常区7、9为采空积水所致,其余为构造含水所致。经钻探验证,推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进一步说明高密度电法是探测积水采空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年05期 v.46;No.247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8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王勇;马金魁;
为探究行之有效的"以孔代巷"瓦斯抽采技术,解决端氏煤矿高抽巷工程量大、经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顶板定向长钻孔替代高抽巷治理采空区瓦斯模式。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确定3号煤层顶板以上15~45 m为最佳抽采层位,并基于定向钻进轨迹控制技术,在端氏煤矿3019工作面进行成孔试验。结果表明:钻进轨迹能够按照预设参数实施,成孔直径达153 mm,一次成孔深度420 m以上,钻孔进入稳定抽采阶段的平均抽采瓦斯浓度达18%、平均抽采瓦斯纯流量达8. 7 m3/min,钻孔抽采条件下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36. 7%,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 50%以下,解决了瓦斯超限问题。与高抽巷抽采技术相比,顶板定向长钻孔成本降低62. 5%、施工工期缩短50%,验证了"以孔代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019年05期 v.46;No.247 95-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孙加平;詹凤程;
为评价大采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煤壁稳定性,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煤壁稳定性分析模型,给出了煤壁临界滑移深度解析解。将该煤壁稳定性分析模型应用于山西斜沟煤矿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煤壁的安全系数与滑移深度、圆心距离顶板的高度、护帮板水平推力等因素有关,其中护帮板水平推力对煤壁的稳定性起到显著增强作用。同时,计算得到的临界滑移深度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相对误差在8%以内。
2019年05期 v.46;No.247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金刚;毛俊睿;曾珠;柴沛;
为了研究煤矿重特大水灾事故的风险情况,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煤矿水灾事故中的人、机、环、管四因素进行风险耦合分析,结合我国2000—2017年煤矿重特大水灾事故统计数据,采用N—K模型计算了不同因素耦合类型的事故风险值。计算结果分析表明:人的因素最为活跃,管理因素最为灵敏;在多因素耦合中,四因素耦合时事故风险最大,管理和环境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最大;断开环境与管理之间的耦合,可使事故发生风险值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煤矿重特大水灾事故的防治提供借鉴。
2019年05期 v.46;No.247 104-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邢媛媛;王恩元;陈燕文;
为提高煤矿掘进工作面环境评价的可靠性,将可变模糊识别理论运用到工作面环境评价中。选取煤矿掘进工作面常用的监测指标CH4体积分数、CO体积分数、粉尘质量浓度、温度、风速作为环境评价指标,采用二元比较模糊量化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新景煤矿4个掘进工作面样本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结果表明: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方法可以科学、合理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能够通过变换模型多重验证样本的评价等级。
2019年05期 v.46;No.247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霍艳琳;畅红琴;
为研究伦理型领导与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降低煤矿人因事故的发生率,利用山西省4个煤矿企业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引入工作压力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工作压力与矿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与矿工工作压力的工作特征、组织管理、工作无奈感,以及矿工反生产行为均显著负相关;工作压力与矿工反生产行为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在伦理型领导与矿工反生产行为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2019年05期 v.46;No.247 114-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韩承强;程波;杨亮;邓鹏;
煤矿井下钻孔抽采瓦斯影响半径的时变特性是科学制订矿井瓦斯灾害治理方案与煤矿区煤层气开发规划的基础。系统评述了"压降法""示踪气体法""瓦斯含量法"与"钻孔抽采瓦斯量法"等4种煤矿井下常用的钻孔抽采瓦斯影响半径的测定方法,指出了各自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对未来煤矿井下钻孔抽采瓦斯影响半径测定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量化钻孔抽采瓦斯影响半径对煤层瓦斯流动特征的协同响应机制,研究快速、精准的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技术,建立将时空尺度三维耦合、多物理场耦合纳入统一系统的煤层瓦斯流动体系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2019年05期 v.46;No.247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