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延保;
突出煤层中大都存在层理紊乱、煤质极其松软的软分层,软分层吸附瓦斯和释放瓦斯的能力比硬分层大许多,突出危险性更大。为分析软分层在高压条件下的吸附变形特性,研制了煤层瓦斯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恒温定容条件下煤样吸附、解吸瓦斯过程中吸附量与应变的同步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曲线、等温解吸曲线和等温吸附应变曲线均服从朗格缪尔方程,等温解吸应变曲线服从改进的朗格缪尔方程;软分层吸附—解吸过程可逆,吸附—解吸变形不可逆;吸附瓦斯量与体应变呈非线性关系。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软分层煤体应变与吸附瓦斯量之间的精确拟合方程。
2016年05期 v.43;No.229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淑同;王波;曹偈;戴林超;刘爱华;
基于型煤吸附解吸二氧化碳、甲烷的对比试验,进行了型煤吸附二氧化碳、甲烷的吸附常数(a、b值)、放散初速度(ΔP)及工业分析等参数测定,研究了型煤吸附解吸二氧化碳与甲烷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型煤对二氧化碳的极限吸附量大于对甲烷的极限吸附量,二者近似存在2倍关系;型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大于对甲烷的吸附量,在气体压力5 MPa时,二者比值为1.77;型煤吸附二氧化碳气体放散初速度大于吸附甲烷气体放散初速度,二者比值为1.6~1.7;采用吸附性能较强的二氧化碳作为试验气体,可解决由非吸附性能原材料导致型煤吸附解吸性能降低的问题,确保型煤与原煤吸附、解吸性能的相似性。
2016年05期 v.43;No.22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阳富强;刘晓霞;
为了准确计算煤自燃的活化能值,以作为科学划分煤自燃倾向性等级的判定指标,采用Coats-Redfern法、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法、Starink法、Fridman法等5种分析方法,分别对某矿区煤热分解反应过程的热分析数据进行处理,求解出相应的活化能,依次为37.788、30.222、23.511、24.237、27.288 k J/mol;进一步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oatsRedfern法需要对煤自燃的反应机理函数进行假设;Flynn-Wall-Ozawa法适用于E/RT13的条件,避开了因反应机理函数不同而引起的误差;Kissinger法只适用于反应机理函数为f(a)=(1-a)n的反应;Starink法的精确度比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的精确度高。
2016年05期 v.43;No.22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邱阳;聂琪;刘聪;
通过耦合方程建立应力场和瓦斯运移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考虑Klinkenberg效应和不考虑Klinkenberg效应时两种气—固全耦合模型的控制方程组,分别应用于同一单孔瓦斯抽采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Klinkenberg效应对瓦斯压力、渗透率和孔隙率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Klinkenberg效应通过增大煤层渗透率,有助于瓦斯抽采,且随抽采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显著;煤化程度较高的煤在抽采时间较长(大于4个月)时需要考虑Klinkenberg效应的影响;由于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强耦合作用,孔隙率、渗透率、煤层瓦斯压力受抽采作用的影响范围同步变化。
2016年05期 v.43;No.229 14-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丽峰;周乾;
基于三维围岩温度场的理论模型,对巷道风流温湿度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用于矿井通风网络内温湿度环境预测分析的实用数学模型。以水平巷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考虑到热传导、水分的蒸发与凝结、空气的压缩与膨胀等各种条件下的风流温湿度分布的特征。利用VB语言编制了解算风流温湿度变化规律的软件程序,解算结果显示:巷道围岩的潮湿率对风流温湿度的影响较大。最后通过矿井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
2016年05期 v.43;No.22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鲁轲;郭胜均;巫亮;
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KCS-450D矿用湿式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进行模拟,通过安装导流装置改善波纹板所在截面的风流分布,使波纹板临界风速范围内的风流分布得到了改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安装导流装置,KCS-450D矿用湿式除尘器的脱水效率从93.2%提高到99.3%,提高了6.1%。
2016年05期 v.43;No.229 23-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邓军;周少柳;马砺;王伟峰;雷昌奎;王炜罡;
针对煤自燃程度指标多且与气体产物之间存在复杂非线性关系的特点,将主成分分析理论(PCA)和支持向量机算法(SVM)相结合,建立了煤自燃程度的预测模型。对表征煤自燃程度的1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其中3个主要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利用MATLAB实现回归预测,运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支持向量机的参数寻优,并与遗传算法(GA)参数寻优进行了对比。预测结果显示,PCA-PSOSVM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其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4.26%,而PSOSVM、GASVM和PCA-GASVM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16%、10.62%和7.81%,表明经PCA降维处理后的SVM预测准确率高于未经PCA降维处理的SVM预测结果,PSOSVM比GASVM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2016年05期 v.43;No.229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水;曹庆贵;俞凯;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从通风网络、通风动力、通风设施和通风管理4个方面选取14个影响通风安全的指标建立了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根据相关规范和专家意见,对各指标进行评价赋值,利用信息熵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安全等级判定。实例表明,该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是一种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
2016年05期 v.43;No.22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肖玉林;吴荣新;张平松;严家平;
分析了适合坑透实测场强值的煤层工作面坑透场强值计算公式,明确了坑透仪器实测场强值(d B)与电压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采用无线电波透视场强增量法,探查煤层工作面内地质构造赋存情况,并利用改进的电磁波数据处理系统ECT实现了场强增量法的处理。在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应用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背景场强值的影响,显著提高正常煤层段与地质异常段的场强值差异。由场强增量值反演的电磁波吸收系数成像图能更好地反映地质异常范围,与实际回采验证资料更加吻合。这表明场强增量法可以提高现有坑透仪器的地质异常探测分辨能力,有利于较宽工作面的坑透探查。
2016年05期 v.43;No.229 36-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张曦;戴广龙;聂士斌;周亮;
为防止和抑制小煤柱以及采空区煤炭自燃,应用能位测定法和SF6示踪技术研究了谢桥煤矿11煤1222(1)孤岛工作面小煤柱及相邻采空区的漏风状态。通过能位测定研究了谢桥煤矿11煤1222(1)工作面存在的可能漏风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SF6示踪技术确定了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状况。测定结果表明:1222(1)回风巷段7 m宽小煤柱整体状态较好,漏风情况不明显,漏风主要由1222(1)工作面采空区流向1212(1)工作面采空区。该研究结果可为防止和抑制小煤柱及采空区煤炭自燃提供参考。
2016年05期 v.43;No.229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磊;于小鸽;王丹丹;施龙青;丛培章;季良军;
为了解决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的难题,在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基础上,采用端点三角白化权函数和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价对矿区某一小块进行评价,并通过比较得出中心点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价的结果更可靠。运用中心点白化权函数对古汉山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灰色评价分析,得出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布图,同时对底板突水危险性趋势进行了预测。
2016年05期 v.43;No.229 45-4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黄滚;郭虎;罗甲渊;张鑫;丁红岗;唐小龙;
为了探索硫化矿石的自燃倾向性评价新方法,尝试利用AHP-TOPSIS综合评判模型对新疆某高硫铜矿矿石的自燃倾向性进行评价。选取样品的氧化增重率、自热点和自燃点作为矿石自燃倾向性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利用AHP法和TOPSIS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HP法得到这3种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493、0.196、0.311;结合TOPSIS法,运用AHP-TOPSIS综合评判模型得到该矿矿石的自燃倾向性等级,评价结果符合矿山实际情况。
2016年05期 v.43;No.229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兵朝;刘飞;凡奋元;王建文;候恩科;刘浪;张杰;
受黄土沟壑区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地表下沉系数动态变化,导致地表下沉系数难以确定。为了研究上下两工作面斜交叠置开采及黄土沟壑地形影响的下沉系数,以陕北柠条塔煤矿N1114和N1206工作面开采叠置区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叠置区地表观测站的布置方法,利用开采损害预计评价系统软件及黄土沟壑区坡体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确定黄土沟壑区下斜交叠置开采地表下沉系数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黄土沟壑区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分析及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05期 v.43;No.22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唐丽均;吴畏;
在现有的矿用精确定位系统中,实时传输的数据流量较大,容易造成链路拥塞,降低定位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量控制的认知算法,用于减少定位系统传输的数据流量。该算法只上传目标处于移动时的定位数据,并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预测出目标节点的整个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矿用精确定位系统,能减少数据流量,确保定位性能。
2016年05期 v.43;No.22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武;张小东;
为了研究断裂构造对巷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以任家庄煤矿为例,根据该矿11503回采工作面前方的断裂构造特征,监测采动过程中断层两侧煤层顶底板移近量、巷道两帮收敛量等相关参数变化,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利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在工作面前方不同距离段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探讨了断裂构造对采区的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规律。
2016年05期 v.43;No.229 62-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吕贵春;
顺层钻孔预抽是目前回采工作面消突常用的措施,因抽采负压会随着钻孔深度增加而衰减,对沿钻孔路径上的抽采效果并不明显。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及验证等手段,分析了在工作面上下两巷对向平行布置的顺层钻孔的预抽效果,结果表明:预抽后残余瓦斯含量指标沿工作面倾向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形分布特征,残余瓦斯含量测定取样点应在工作面倾向中部三分之一条带区域内。
2016年05期 v.43;No.22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国胜;张彦宾;李德海;侯得峰;
针对厚松散层覆盖地区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剧烈的现象,首先分析了松散层深部黏土与基岩在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进而对地质和采矿技术因素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预计模型对厚松散层动态移动参数进行回归分析,最后验证了预计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由于深部黏土和基岩的强度差别较大,势必造成在厚松散层覆盖地区地表移动变形剧烈;影响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正切值的主要因素是煤层上覆岩层的岩性强弱,而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工作面的开采强度;厚松散层地表动态移动参数的预计模型与实际吻合程度较好,预计结果合理可靠且具有较高的预计精度,能够对厚松散层地区地表构筑物的保护和治理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2016年05期 v.43;No.22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窦仲四;翟晓荣;张红梅;吴基文;周盛全;龚世龙;
为评价桃园煤矿Ⅱ4采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可疏放性,在Ⅱ4采区井下放水试验资料基础上,采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采区水文地质模型,对含水层参数进行优选,利用该模型对采区灰岩含水层的可疏放性进行评价,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区太原组灰岩平均渗透系数为2.45 m/d,储水率为2.58×10-4,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好,数值法与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采区可疏放性较差,研究结果为采区下一步防治水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2016年05期 v.43;No.229 74-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郑燕;马亚杰;刘金国;李瑛;张辉;马爱军;王东;
针对煤矿充水含水层抽水试验Q—S曲线类型判别方法、Q—S曲线类型与水文地质特征关联的规律性进行分析,以开滦林南仓矿和东欢坨矿典型充水含水层历史抽水试验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比分析了曲度法、作图法和Excel趋势线法3种常用判别方法在Q—S曲线类型判别中的适宜性,以及典型充水含水层中抽水试验Q—S曲线类型与10 m降深单位涌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曲度法适宜性较差,作图法与Excel趋势线法适宜性较好,两者的判别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016年05期 v.43;No.229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成;周凯;何刚;罗昊;王耀;
在隧道地震波探测中,利用τ—ρ变换对地震资料波场进行分离,再分别对超前方向和侧方位的波场进行偏移成像处理,实现了利用一次采集的地震资料同时对超前方向和侧方位复杂地质体的探测。应用该方法对重庆某山岭隧道岩溶段进行了探测,超前探测结果与揭露情况基本吻合,侧方位探测到了充水的岩溶空腔。说明该方法可以探测隧道岩溶段、采空区段等复杂地质体,能够提供更多的隧道工程建设的地质信息。
2016年05期 v.43;No.22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中华;
为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果,提出了预掘底板岩巷穿层钻孔卸压抽采技术。通过考察底板围岩位移量、煤层透气性系数,分析了底板岩巷上覆煤岩层的卸压效果;通过考察底板穿层钻孔的单孔抽采量及抽采半径、煤巷条带的抽采效果、煤巷掘进的预测指标及炮后瓦斯浓度,分析了卸压煤层的抽采效果。实践表明,底板岩巷布置在待掘煤巷正下方8~12 m位置时穿层钻孔卸压抽采效果显著。
2016年05期 v.43;No.229 87-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喆;
地震波勘探预测煤层厚度是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技术。以提高煤层厚度预测精度为目的,研究了噪声对煤层厚度预测精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波阻抗反演结果重构地震数据的方法,对重构后的地震数据进行煤层厚度预测,提高了煤层厚度预测精度。此方法在煤层厚度预测的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6年05期 v.43;No.229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秦忠诚;王九利;焦鲁刚;张望宝;杜金顿;
结合星村煤矿3302掘进工作面工程地质情况及组织管理水平,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按照三类危险源分类法,对影响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了三类危险源影响因素模型。从事故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入手,识别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合理构建了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整体上对巷道围岩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巷道围岩危险源风险等级为危险;通过对围岩进行监测和优化巷道支护参数,进一步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2016年05期 v.43;No.229 95-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殷民胜;陈冬冬;郑凯歌;
为了查明黄陵二号煤矿203工作面采空区煤层气与油型气混源瓦斯的构成比例,通过分析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建立了煤层气与油型气混源构成比例同位素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出:203工作面采空区中油型气占比为77.61%,煤层气占比为22.39%。模型计算结果与统计法获得的油型气和煤层气构成比例相比误差为1.9%,验证了混源天然气比例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2016年05期 v.43;No.229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马宏宇;
介绍了煤矿瓦斯治理托管服务模式产生的背景,论证了该模式符合法律规定及满足政策要求,重点阐述了其内涵、服务内容及风险控制体系,并以瓦斯治理托管服务模式在平庆煤矿的示范应用为例,证明了该模式对发展我国煤矿安全领域的专业化服务工作具有特别的意义,具有重大推广应用的价值。
2016年05期 v.43;No.229 103-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勇昌;杨永国;罗金辉;
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开发的风险因素,对影响风险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煤层气开发风险关键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量化了影响煤层气开发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地质资源因素是影响煤层气开发风险的关键基本因素,工程技术因素是重要直接因素。结合实例验证,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开发风险关键因素的权重及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机制,分析结果可为煤层气开发风险防控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2016年05期 v.43;No.229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景钢;安美秀;
危险源及可操作性(HAZOP)分析是一种用于辨识工艺危险源,分析后果并提出对策的安全评价方法。介绍了危险源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程序,重点介绍了分析过程。分析了HAZOP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模型。应用实例表明,HAZOP是提高煤矿安全评价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6年05期 v.43;No.229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于宝种;
为了准确测定煤层瓦斯的有效抽采半径,提出判定抽采达到预定效果的防突有效性指标及预抽有效性指标,确定安全临界瓦斯压力,研究了准确测定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可靠方法。利用压降法进行有效抽采半径测定的工程实践,获得了在不同预抽时间内的钻孔有效抽采半径,并推导出预抽时间与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关系。
2016年05期 v.43;No.229 115-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言;文世元;王智力;
在分析重庆地区煤层气资源赋存情况、分带特征,以及煤层气抽采利用、技术装备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煤层气开发利用面临政策环境制约、煤矿区气源不稳定、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低迷、开发利用技术装备落后、抽采利用方式单一等5个方面的挑战和困境,提出需要采取简政放权、启动深部资源勘探、加大财政政策扶持,以及科技创新、引入商业开发模式等措施,以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6年05期 v.43;No.229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正>《煤炭科学技术》(月刊,刊号ISSN 0253-2336,CN 11-2402/TD)创刊于1973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煤炭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化学文摘》《地质学参考及预览
2016年05期 v.43;No.229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1973年创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
2016年05期 v.43;No.229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煤矿爆破》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煤科工集团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198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统一刊号为CN 34-1137/T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 1674-3970,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15。主要刊载国内外民用爆破器材与煤矿爆破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技术经验、文献综述、市场动态等,及时反映民爆行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和可靠
2016年05期 v.43;No.229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选煤技术》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唯一一家以"选煤"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专业性科技期刊。创刊40年来,《选煤技术》杂志以"面向生产、面向基层,热心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宗旨,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赖与支持,发行覆盖面一直稳居行业领先地位,可以不愧色地说,有选煤的地方就有《选煤技术》,搞选煤的人无一不知《选煤技术》!《选煤技术》杂志主要刊载国内外选煤学术、生产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生产经验、
2016年05期 v.43;No.229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是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报道内容:以煤矿及非煤矿山安全技术、矿山环境保护技术为主,包括矿井瓦斯、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与
2016年05期 v.43;No.229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