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红清,谢洪,黄元平
作者在对大量风向判别式进行研究分析后,从追求火灾时期控制风流的实用性出发,总结出一个较有规律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路法,以此解决矿井火灾时的风流控制问题。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东玲
文章给出了一个确定突出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新方法、并介绍了实际应用的情况。该方法的实质是用数理统计的手段分析指标反映突出危险的程度,从而选择敏感指标;而后,根据指标数值的离散情况确定安全合理的临界值。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王佰顺
根据实测和理论分析,得出了列车的正面阻力系数,并对运动正面阻力物的正面阻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为矿井通风设计、通风系统改造和瓦斯管理提供了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依据。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担任,陈广会,李祥华,蒋余全
根据岱庄矿32210回采面的具体情况,从理论上试算了微差控制爆破时炮眼的间距、水平角和装药量等。同时运用正交法设计了试验方案,并获得了最优爆破参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涂敏,袁志明
介绍了在锚喷支护喷浆材料中添加适量HMI增强剂[1],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配合比。工程应用表明,优化配合比后降低了水泥用量及回弹率,从而降低了成巷成本,且喷层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广明,李政平
该文根据绕流理论,求得风流经过调风立闸门后的速度场分布,依其稳定状况确定测速压断面距调风立闸门的距离。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国超,叶汝陵
文章通过对主要通风机内部流场状况分析研究,指出了矿井主要通风机风压现场测定时,使用皮托管测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全压管直接测量主要通风机风压的方法。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千庭
根据煤巷掘进工作面放炮后的瓦斯涌出规律,预测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是一种新型实用的工作方法。文章通过对瓦斯涌出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寻求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选择合理的预测指标在白皎煤矿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和初步确定V30指标的基本方法。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润平
通过新奥法与分势的对比,重点探讨了从势能场的形成到分势原理的建立。同时对软岩巷道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对常见的分势方法作了介绍。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天明
针对大倾角煤层矿压观测中几个难于测量的问题,根据大倾角煤层的力学特征,在总结大倾角煤层矿压观测实践的基础上,对大倾角煤层巷道支承压力、密集支柱侧向载荷、顶底板相对位移、深部围岩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漆钢
文章分析了用RD-2059型氢分析仪进行测氢试验产生的误差,提出了用光干涉甲烷测定仪测量低浓度氢气的方法。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文
通过对顶板瓦斯巷抽放采场瓦斯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得出了顶板瓦斯巷抽放瓦斯的适用条件及抽放巷布置的合理层位,为该法在类似条件矿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技术经验。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小平
运用灰色理论中灰关联分析数字模型,对已定条件下厚煤层不同回采工艺方式进行了分析,为厚煤层开采工艺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孝明,颜士华
束管监测系统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三带”观测中的应用鲍店煤矿通风科夏孝明,颜士华1前言鲍店煤矿1308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位于井田北翼一采区,工作面按倾斜长壁布置,走向长1270m,倾斜长160m。煤层为二迭纪山西组三层煤,煤厚7.6~9.3m,平均8.5...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