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突出煤层预抽瓦斯效果的途径

    陈锐

    本文论述了我国煤矿中预抽突出煤层瓦斯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并分析了提高低透气性突出煤层预抽瓦斯效果的各种途径。其中着重指出在打钻时发生喷孔的情况下,不仅抽放瓦斯作用范围和抽放效果显著增加,并且抽放时间也可大幅度缩短。因之,充分利用和人为地激发打钻时的喷孔,将是一种较好的提高突出煤层预抽瓦斯效果的途径。

    1990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6 ]
  • 煤层中瓦斯渗流的物理数学模型及其解析解

    吴世跃

    本文修正了目前国内比较通用的煤层瓦斯渗流的物理数学模型,修正的模型能够解释原模型不能解释的工程现象,指出了游离瓦斯与吸附瓦斯在渗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用修正模型求解了煤柱中瓦斯渗流问题,所给出的结论对煤矿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工作面配风都具有指导意义。

    1990年05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71 ]
  • 利用数学反问题方法探讨煤层原始瓦斯压力边界移动规律

    何学秋,林柏泉

    本文采用数学反问题方法探讨了煤层原始瓦斯压力边界移动规律,得出了煤层中原始瓦斯压力边界线移动的位移无量纲准数和速度无量纲准数,从而为确定煤层中原始瓦斯压力边界位置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1990年05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 上邻近层残存瓦斯压力的分析与计算

    刘占文

    本文根据岩体力学及采场覆岩移动原理,在文献[1]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层倾角等参数对上邻近层残存瓦斯压力的影响。得出了能够反映这一影响的计算公式。经过实际检验证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小于20%。

    1990年05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 浅析矿井通风节能途径

    周长栋

    此文从通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矿井通风工程中影响能耗的各种因素及降低能耗的途径。同时认为,根据当前的设备状况,研制和发展高效风机已势在必行。

    1990年05期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主扇联合运转的数学分析

    王凯全

    <正>采用多台主扇联合运转的矿井,各主扇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研究其间相互影响的规律,进行不破坏矿井通风系统正常状况的调节,是通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常用的图解法或计算机解算方法,复杂、繁锁,又不能满足应急需要。本文介绍一种更为简便的数学分析方法。

    1990年05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 浅谈我国薄煤层采煤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王炳炎

    <正>目前,我国统配煤矿薄煤层约占全部可采储量的21%左右。据86个矿务局统计,其中有80个局、455处矿井赋存有薄煤层。我国薄煤层分布普遍,储量也相当丰富。例如,山东省占52%,四川省占60%,辽宁省占14%,鸡西局占75.5%,双鸭山局占68.1%,七台河局占85.5%。但从薄煤层的储量与产量的比值关系来看,薄煤层开采比例失调现象日趋严重。1981年薄煤层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1.3%,到1988年降为10.4%。由此看出,大量薄煤层可采储量的开采受到了抑制。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薄煤层开采机械化程度太低。

    1990年05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1 ]
  • 矿井瓦斯监测系统在矿井反风演习中的应用和有关问题的探讨

    盂宪良,温世平

    文章简述了大水量、高沼气突出矿井组织矿井反风演习的主要组织、技术措施及第一次组织利用矿井瓦斯监测系统跟踪监测打印反风风流瓦斯变化的基本情况,对矿井反风演习中出现的情况用数据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关于矿井反风操作时间、主扇运行工况、矿井反风效果、矿井反风期间风流瓦斯变化、利用矿井瓦斯监测系统跟踪反风风流瓦斯变化等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对《煤矿安全规程》(1986年版)关于矿井反风演习的连续反风时间和反风前后矿井总回风量百分比的规定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1990年05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之字形溜煤眼

    韩永锋

    <正>急倾斜煤层的溜煤眼,大多数是沿煤层真倾斜掘进。沿急倾斜煤层真倾斜向上掘溜煤眼时,各矿一般都很重视工程质量。例如,采用矩形密集木支架,采用料石或混凝土作成扇型小块在眼内支成圆形支护等等。尽管这样,使用时仍经常发生堵眼。在处理堵眼时往往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矿试用了之字形溜煤眼(图1)。 之字形溜煤眼的倾角,取决于溜槽的材料。当用玻璃钢溜槽时,倾角取30~35°:当用铁溜槽时,倾角取38~42°。 之字形溜煤眼在我矿一年多的使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用表明,它的优缺点如下:

    1990年05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比利时自动隔爆装置

    陈秀英,卢鉴章,夏自柱

    <正>目前,各国使用最广泛的限制煤尘爆炸传播的方法是被动式岩粉棚、水槽棚和水袋棚。统称被动式隔爆棚。它是利用超前于爆炸火焰传播的冲击波超压的作用,将隔爆棚击碎,或利用爆风将隔爆棚掀翻,使岩粉形成岩粉云或使水形成水雾,造成一个岩粉云区或水雾区,当火焰随后到达时便被岩粉或水雾扑灭,阻止了煤尘爆炸的传播。这一原理就决定了被动式隔爆棚只能在爆炸冲击波或爆风的传播与火焰传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一般说来,被动式隔爆棚设置在距爆源60~200m之间的区域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超出这一范围就不能有效地隔绝爆炸的传播。而且,在低矮、狭窄和拐弯的巷道中也无法使用被动式隔爆棚。

    1990年05期 43-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 MINOS监控系统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熊建光

    <正>一、MINOS监控系统的发展 MINOS监控系统是由英国HSDE(HawKer Siddeley Dynamics EngineeringLtd)公司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对矿井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和对煤矿机械进行控制。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煤矿管理现代化的需要,1972年英国开始用计算机对煤矿运输系统进行监控,取得了监测信息种类多、显示内容范围广、管理和控制方式灵活可靠、适应性强的效果。在此基础上,1974年又成功地开发了适合煤矿环境参数监测的GPMC(General Purpose Monitoring

    1990年05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地球深部天然瓦斯——论天然瓦斯的起源

    黑泽庆二,朱连山

    <正>一、概述 地球表面存在着丰富的碳,它是地层深部的含碳瓦斯不断逸出的产物。蕴藏在地壳中的碳和原始太阳系的物质是相同的,或认为它与碳质岩石也是相同的。这种碳主要是以甲烷的形式出现,其上升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二氧化碳便是甲烷在炽热的岩石中氧化的结果,当然有的是由于生物作用而生成的。除此而外,它还可以变成石油等等。

    1990年05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指标的现场研究

    濑户政宏,陈伟国

    <正>波兰Nowa Ruda煤矿对其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现将其实验结果和两项新的突出危险评价指标作一记述。 Nowa Rudo煤矿赋存的瓦斯为二氧化碳。实验时,从工作面向煤层打试验钻孔,钻孔总长为12m,每打1或2m钻孔后,便便对钻孔瓦斯压力、钻粉瓦斯解吸速度、钻孔瓦斯流速及钻粉量等4个参数进行测定。钻孔瓦斯压力测定系用巴尔巴拉填料封孔后,测其5min后的压力。钻粉瓦斯解吸速度是用定容型DMC-2解吸计测定,在将粒度为0.5~1.0mm的3g钻粉封入试料容器之后测定2min。此时,从钻粉采样至进入测定的时间不得超过2min。钻孔瓦斯流速用

    1990年05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用底板岩性的不均一性预测煤层破坏带

    B.И.瓦辛科,刘连玎

    <正>含煤岩系是砂岩、泥岩、泥砂岩、煤和石灰岩互层。围岩的数量和岩性的组成比例不同,对矿井地质条件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特别注意围岩中的岩相对比的接触带。在这些带中,煤层往往受到严重的层内破坏。 以顿巴斯红军地质-工业区正在开采的l3煤层区段为例,对矿井地质条件(由下伏岩

    1990年05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隔绝沼气爆炸和煤尘爆炸的CЛBA.1型自动化系统

    景耀光

    <正>苏联马凯耶夫煤矿安全科研所、全苏“呼吸器”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科诺托普市“红色冶金工人”机电工厂和克拉斯诺阿尔麦斯克市除尘设备专业工厂共同研制成了CлBA.1型自动化隔爆系统,用以隔离巷道中初期的沼气和煤尘爆炸。该系统包括下述装置:дп型火焰传感器,BпY型干粉抑爆装置,BOи型信息收集和传送装置和пYд型矿井调度室接收装置。 该系统的传感器和抑爆装置的样机在全苏“呼吸器”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花岗岩”60m金属平峒中进行了抑爆效果试验。该平峒的参数最大限度地符合于巷道的实际条件,

    1990年05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保证矿工劳动安全的自动化检测系统

    O.A.科列索夫,景耀光

    <正>顿巴斯井下采煤是在矿井采深和瓦斯涌出量不断增加,各种瓦斯动力现象的次数增多,岩石温度、地压和产尘量升高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尽管开采的矿山地质条件不断恶化,但该煤田的生产工伤和职业病却在不断地减少。 分析第11个五年计划中矿井不幸事故的原因表明,在大多数场合下(90.4%)它们都是由组织上的原因所决定的。由于自动化机器和机组的研制与应用并把保证劳动安全的检测功能赋予自动化系统,可以把人员从最危险的采矿生产地带撤出来,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少工伤。

    1990年05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下载本期数据